2023年芯片行情波动中,长川科技无疑给出了一个“爆款”案例:一纸业绩预告拉动股价涨停。8.27亿至8.77亿的净利润增长,同比翻了一倍多,试问,这谁顶得住不心动?更不用说,这家公司还用“订单充裕”讲了个半导体的产业大故事。不是说赚了点小钱,而是直接标榜半导体行业“水涨船高”,吆喝全行业齐出力。管中窥豹,这里有故事,这里也有梗。
咱们赶紧来拆解一下。其实很多人一说半导体芯片,就直奔设计公司和晶圆厂,然而长川科技却是另一个路子。它并不是卖芯片的,而是“医生”出身,用测试机、分选机、探针台为芯片们评估战力。有点像手机厂商测系统bug,越多人用才能越找“毛病”,这类设备也就越香。
你可能会问,一家“医生”公司凭啥这么能赚?原因可以用一句话总结:客户排队,活多到接不过来。AI和新能源车这两个风口,同步带火了芯片行业每个环节,但越是高端“摊子”,越需要验证环节加码。长川科技钱包鼓起来,换言之,这说明芯片厂们的扩张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。订单满仓不光是长川自己的好事,更是整个半导体板块乐见的风向。
长川靠谁赚钱?答案在下游客户里拆分出两条大金链子。一条是AI的快速起飞,另一条是新能源车的智能化驱动。AI需求猛如虎,哪怕是核心服务器,也要拖上一票和芯片相关的元器件,比如 SerDes 接口、模拟芯片、光模块这些玩意儿——一块 AI 主板上面元器件数量暴涨,得出厂前测试,这一环注定离不了硬核设备。随便看个案例,像之前纳芯微的电源管理芯片,研发之前没少靠测试设备费时费力。这些验证流程的高门槛,给了长川科技这样的公司源源不断的机会。
再说汽车芯片,新能源车火了几年,已经从单纯“跑得远”往智能化发力。而智能化背后,则是一张遍布全车的电子网络。比方说,一辆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有数百个电芯数据要测试,超级考验芯片性能。再加上车规认证硬刚,测试设备的需求那是杠杠滴。蔚来、小鹏这些玩家推进BMS芯片国产化,长川的身影自然也不会远。
这两条链条不光验证长川自身的业务前景,也是一张半导体产业扩张的“全家福”。逻辑极其顺着:AI和汽车拉动芯片需求;设计公司开发新品;晶圆厂扩产,封测厂增加投资;订单回流到测试设备公司,业绩兑现;这个雪球越滚越大,全产业链也乘风而上。长川的“客户需求旺盛”,表面是订单爆表,本质是在演绎整个产业链的大升级。而这种升级路径,若被继续财报兑现,很可能成为整个芯片板块的重要方向标。
当然,机遇从来伴随着风险。就算眼下需求看似火热,不代表后续一定持续。如果投入没有匹配预期,这波“全产业联动”也可能有反复。但从行业视角看,当前起步的国产半导体板块确实让人惊喜。曾经大家追求的是“能用”就赢,而现在已经走向了“好用”“顶级硬件香”。长川科技只是一个代表,指向的是国产芯片生态的全面加固。
最后也不多说,上一次我们讨论挖掘机销量是观察基建动向,这一次长川的订单数据,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半导体产业链扩容的信号灯。但信号灯归信号灯,投资归根还是看自己胃口。国产芯片从量到质的进阶路,是否能成为“产业接力赛”的常胜选手,或许还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。你觉得呢?
股票投资公司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