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,已经九十高龄的美国前飞行员保罗·蒂贝茨忽然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索赔,要求他为在二战中“残忍屠杀”了20万日本人道歉。不过,他反问一句:“你们有没有向中国道歉?”这话一出口,震惊了全世界。
那么,他到底是怎么弄的呢?难不成日本到现在还舍不得面对历史真相呀?
从农场少年到历史的十字准心
1915年,保罗·蒂贝茨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农场,家里本打算他长大后当医生。不过,一次奇特的飞行经历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未来想法,也让他对蔚蓝的天空充满了无限的喜爱,直到12岁那年,命运的道路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。
1937年,世界局势动荡不安,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都笼罩在炮火与硝烟中,虽然美国起初没有参战,但22岁的蒂贝茨还是不听家人的劝阻,坚决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,从此把自己的人生和飞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。
在欧洲战场上,他驾驶轰炸机多次立下汗马功劳,稳重、冷静又胆大心细的作风,让他在部队里享有很高的声誉。接着,他成为当时最先进的B-29战略轰炸机的试飞员,对这款庞然大物可是了如指掌。正是靠着这份无人能敌的经验,把他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中心。
1944年,蒂贝茨被挑中执行一项关于“曼哈顿计划”的绝密任务。这项任务看似简单,却让人不免后背发凉,要他用一种“空前绝后的武器”去轰炸日本。这次训练可真叫惊心动魄,风险重重,机组成员暗地里把模拟投弹叫作“会飞的棺材”,也算是心里的一份怕啦。
1945年8月6日一大早,提尼安岛的跑道上,蒂贝茨驾驶着以他妈妈名字命名的B-29“埃诺拉·盖伊”号起飞了。机舱里面气氛紧绷,大家都沉默着。飞机上搭载着一颗代号“小男孩”的原子弹,里面装了64公斤浓缩铀,就快要释放出人类从未见过的巨大能量。
广岛时间上午8点15分,炸弹一下子扔下去了,蒂贝茨毫不犹豫,立马按照反复练习过的159度急转弯动作做出了规避。几秒钟后,身后升起一个巨大的蘑菇云,强大的冲击波让飞机剧烈摇晃。机组成员都惊呆了,一时疑问重重,简直不敢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。
这颗原子弹在广岛上空580米的高度引爆,地面温度一下子升到超过4000摄氏度,连石头都被融化了,瞬间造成大约7万到7.8万人的丧生。之后,死亡人数还不断增加,终于累计近20万日本人遇难。与此同时,三天后对长崎的轰炸,也彻底打垮了日本军部的抵抗意志,让他们再也难撑下去。
8月15日,日本天皇公布无条件投降的决定,这一举动阻止了美军登陆日本本土的可能,也挽救了可能达百万的美军士兵和更多日本平民的生命。
那个拒绝道歉的“被告”
战争刚结束时,投下原子弹的蒂贝茨,在日本的舆论里被描绘成一个背负罪责的形象,他被冠以“刽子手”的称号,要求他公开道歉的声音一直没停过。甚至还有传闻说,他因为内心的愧疚而酗酒度日,最后承受不了压力选择了自杀。
不过,实际上蒂贝茨精神很好,也挺坚守立场。在2000年的一次采访里,他,把那些谣言都否认了,还特别说明自己从不后悔。他觉得,他的作为是为了结束那场血腥战争,算是军人的职责所在。
到2005年,蒂贝茨已经九十高龄了,日本右翼分子又一次正式找上门,希望他为所谓的“反人类罪”道歉。面对这种一直没完没了的纠缠,他的反应变得更直白。他坚决拒绝,还用那句著名的话反问他们,究竟日本有没有为南京大屠杀向中国人民道歉过?
他觉得,日本试图把他个人变成一个替罪羊,借此掩盖和转移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。他强调,自己没必要向一个至今都还没正视自己历史罪行的国家低头。真正该站在被告席上说抱歉的,是那些发动战争的日本战犯,而不是那些结束战争的执行者。
日本不愿正视的战争幽灵
蒂贝茨的反驳并非空穴来风,他很清楚日本在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。在战后军事法庭上,他曾拿出大量证据照片,包括南京大屠杀的惨状、731部队进行活体实验的纪录,以及慰安所的悲剧事迹,这些都被日本官方说法中刻意淡化或否认了。
日本在南京杀了超过30万无辜的中国人,还在整个亚洲犯下了数不胜数的血案。不过,直到现在,日本政府都没有正式而真心实意地道个歉。这个“自己宽恕自己,别人严格要求”的双重标准,贯穿在他们战后的历史教学和政治态度里头。
在日本的教科书上,侵略行为被写成了“进入”,屠杀则被轻描淡写为“冲突”,甚至一度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从必修内容中抹去。与此同时,日本的政客们却年复一年地前往靖国神社祭拜,那里供奉着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甲级战犯。
蒂贝茨很清楚,打仗归根结底就是“你杀我,我杀你”这个残酷的真相。他觉得,虽然自己的行动带来了不少伤亡,但实际上是提前制止了一场更大的灾难。这样的坚决立场,也让不少中国网友挺他,夸他“威武”。他们认为,他敢于面对日本一些扭曲历史的说法,捍卫了基本的正义感。
蒂贝茨临终前对自己后事的安排,显示出他对历史被扭曲的担忧。其实,他很清楚,自己一走,日本方面很可能会借此机会在葬礼或墓地上动文章,把他塑造成一个忏悔的罪人,用来撑起他们那“受害者”的政治宣传。
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,他生前特别立了遗嘱,规定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葬礼,也不立墓碑。他希望自己的骨灰散入英吉利海峡,让自己的最终归宿彻底融入大海,绝不给任何人留下可以利用的符号。
结语
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中,有一座歪歪扭扭的钟,指针始终停留在上午8点15分,定格了那座城市被毁灭的那一刻。每年这个时候,日本都举行盛大的和平纪念仪式,缅怀遇难者,祈愿世界和平。不过啊,真心的和平从来不是建立在偏差的记忆上的。
蒂贝茨的飞行日志最后一页写着:“今天投下了人类第一颗实战原子弹,愿战争永远消失。”他虽然知道战争的残忍,但更明白,是哪些人在推动这个世界陷入那场灾难。
要实现真正的和解,日本首先得放下“受害者”的假面,勇敢面对自己的侵略历史,彻底清算那些战争罪行。在这场迟到太久的自我反省尚未完成之前,任何对别人的道德指责都显得空洞无力。历史的时间无法倒流,但欠下的账,总有一天要还清。
股票投资公司排名前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